1. 首页>>金融财经

2025年全球负收益率债券会彻底消失吗?三大趋势深度解析

最佳经验


综合政策路径与经济基本面判断,2025年全球负收益率债券规模大概率收缩至500亿美元以下,接近技术性归零状态。但日本超短期国债、欧洲特定主权债可能作为特殊品类继续存在,成为货币政策转型期的最后注脚。投资者需警惕市场过度定价风险,在利率正常化进程中把握再平衡机遇。

简要回答


摘要:随着全球货币政策转向,负收益率债券规模已从峰值缩水超90%。本文从市场环境、政策逻辑与历史规律角度,分析2025年负收益率债券归零的可能性。

一、负收益率债券:从巅峰到悬崖的十年周期

负收益率债券作为特殊历史阶段的产物,曾在2020年末创下18.4万亿美元的规模纪录,占全球债券市场总规模的30%。其形成机制植根于三大核心要素:

1.量化宽松政策:主要央行资产负债表在新冠疫情期扩张超10万亿美元

2.避险需求激增:全球机构投资者对安全资产的追逐推高债券价格

3.通缩预期强化:2020年全球通胀率跌破1.5%的警戒线

但随着美联储2022年启动加息周期,市场格局发生根本性转变。截至2024年6月,全球负收益率债券规模已缩减至2.3万亿美元,主要集中于日本(占比68%)和德国(27%)。

image.png

二、2025年归零的三大支撑逻辑

1. 货币政策正常化加速

美联储点阵图显示2024-2025年政策利率将维持4.5%-5%区间,欧洲央行已明确退出负利率政策。日本作为最后堡垒,其10年期国债收益率控制上限已从0.25%提升至1.5%,政策转向趋势明显。

2. 通胀中枢结构性上移

国际清算银行研究显示,全球供应链重构使商品价格中枢抬升2-3个百分点。能源转型带来的绿色通胀与人口老龄化引发的服务价格刚性,共同支撑核心CPI维持在3%以上。

3. 资产配置逻辑重塑

贝莱德2024年资管报告指出,养老基金对债券组合的收益率要求已提升至4%基准线。当10年期美债实际收益率回升至1.8%(2024年6月数据),资金加速从防御性资产转向风险资产。

三、不可忽视的残留地带

1. 日本央行的政策惯性

尽管日本4月通胀率达到2.8%,但央行仍维持-0.1%的政策利率。考虑到政府债务占GDP比重达264%(世界银行数据),货币正常化进程可能滞后于其他国家。

2. 欧洲边缘国家债务风险

意大利、希腊等国的10年期国债收益率较德国国债仍存在150-200个基点的风险溢价。若经济出现衰退,不排除短期重现负收益率可能。

3. 特殊期限品种存续

瑞士2年期国债收益率在2024年5月仍为-0.08%,反映部分短期避险需求。这类超短期特殊品种可能成为最后消失的负收益资产。

四、历史规律与市场预期的碰撞

摩根士丹利量化模型显示,当政策利率突破3%阈值后,负收益率债券存在18-24个月的退出周期。参考2006年全球正利率债券占比回升曲线,2025年三季度可能成为重要观察节点。

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2024年《全球金融稳定报告》中警示:若地缘政治冲突引发新一轮避险潮,负收益率债券规模可能出现5-8%的短期反弹。

综合政策路径与经济基本面判断,2025年全球负收益率债券规模大概率收缩至500亿美元以下,接近技术性归零状态。但日本超短期国债、欧洲特定主权债可能作为特殊品类继续存在,成为货币政策转型期的最后注脚。投资者需警惕市场过度定价风险,在利率正常化进程中把握再平衡机遇。


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:https://cndkd.com/jrcj/1070.html

联系我们

在线咨询: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

微信号:13588888888

工作日:9:30-18:30,节假日休息